招人難,招募優秀的人更難,這是許多企業的苦惱,也是大家面臨的普遍性問題,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尤其是在市場的調整期和企業的成長乏力期。
2019年,從年初開始很多城市就進入了搶人大戰,人口的流動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新的機遇,也帶來了高增長,例如這幾年的深圳和西安,尤其是西安。同樣,作為一個企業也是如此,能否搶到人決定著企業的命脈,這裡說的人包括:員工、消費者、合作夥伴以及協助者。 以前評價一個企業成功的標準,從最初的產品領先,到後來的品牌為王,再到平台和資產集優,未來可能是人的質量,尤其稀缺人才和創造人才的多少。
今天市場的困局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發展模式提質換檔、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國內消費升級以及自然災害,讓很多領域感到前景的不確定性。而6.18的年中大促,無論是京東、蘇寧,或是其它平台都有大的突破。就京東而言:6月19日凌晨,京東方面宣布6.18全球年中購物節從2019年6月1日0點到6月18日24點,累計下單金額達2015億元。此次6.18期間,高品質、大品牌、綠色環保、智慧等商品受到熱捧。
無論是消費結構,還是人才供應,目前都存在一個升級迭代的矛盾,一方面供大於求,另一方面供應不足,各產業在數量足夠消費,而許多品質與需求不符又造成了缺口。就如缺人一樣:每年900萬多的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而很多企業又抱怨人才匱乏,造成這一矛盾主因是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教育模式問題,企業是無法解決的,而大多企業又缺乏培養的耐心和儲備幹部機制,使這項供需矛盾更加激化。
其實,市場是不缺人才的,缺的是企業自己需要的人才。 就如最近大家提出的人才菁英化,什麼是菁英? 多數企業缺乏一個評量體系和成長機制。 對於人才,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內涵和使命,在銷售增長期,能殺能打的銷售楷模就是精英,在市場常態化時期,能有系統運營能力的人才是精英。精英,不是可以從課本上複製出來的,一定是要被市場和社會磨練出來的,在崗位設置上基本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缺少必要的儲備幹部製度,等公司需要提拔時感覺都可選範圍有限,外部空降很多水土不服,也凸顯人才的稀缺與迫切。尤其在以銷售至上的行業,今天這種模式受到了挑戰,也是對銷售老總的考驗,因為原有的銷售方法和手段已經失靈,新的適應市場的運作體系又沒有建立,銷售老總的壓力顯得格外大。未來的銷售,不再只是銷售方法的創新,有沒有系統性的思維,可能取決的是人的經歷,不單純是能力。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輪調培訓,除了銷售工作,是否幹過人力資源、生產、管理等工作。
環境改變了,經營進入門檻和難度大了,一個領域過多的企業需要整合,才能釋放該產業的產能、品質和效率。同樣,對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變了,人才也開始兩極化。對人的機制也需要重新評價和創新,從德到才機制的轉變是一次昇華,安分就會守舊,創新一定是不拘一格,越是有才的越有自我主張,個性不代表不一定無德,可能是沒有所謂傳統拘束的「德」。
市場又到了一個新的困難期,能創造的人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因循守舊的人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負資產。
作者:張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