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造訪美帝亞陶瓷幫浦網站

淄博建陶衰榮啟示錄:誰能主宰一個產區的命運?

發佈時間:2024-10-31點選:0

       (資料來源:陶瓷資訊陶sir)一輪猛烈的產業調整,讓淄博建陶從曾經的「全國第二」跌落到「泯然眾人”,而同樣的產業調整,卻讓“佛山陶瓷”更勝往昔。兩大建陶產區同樣的命運開篇,結局為何截然不同?

       9月19日,一位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在當地企業家大會上的萬字講話「突然走火」:短短53分鐘獲得7次掌聲,讓當地企業家心潮澎湃,也讓陶瓷業界為之沸騰。

       地級市是山東淄博。在建陶業,淄博曾經是僅次於廣東佛山的“全國第二大建陶產區”,講話的是剛剛履新不久的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

       當天,與會的淄博企業家看到擺在面前的市委、市政府《關於關心關懷企業家的十條措施(試行)》,按捺不住激動,紛紛發朋友圈讚歎:「江書記講得實在、透徹,既充分肯定了企業家的貢獻和地位,也給企業家二次創業鼓勁打氣、指明方向」。

       令陶瓷業振奮的是,江敦濤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傳統產業對社會和淄博作出過的巨大貢獻,並擲地有聲地講到:「傳統產業絕不應該是污染和落後的代名詞,絕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一棍子打死'。 。

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在合照環節,主動要求領導站後排

       在大會召開前的合影環節,江敦濤還一改「領導站前排」的傳統規矩,邀請企業家們站在前排,自己和市領導們站到了後排。他說:「企業家們很辛苦,毫不誇張地說,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建議,企業家要站前排,領導站後台、當後盾。」

       這一系列的罕見情況,讓淄博企業界歡呼“企業家的春天來了”,也讓很多人對淄博開始有了更多期待。

       對淄博建陶產業來說,這是一個遲到的演講。雖然已經過了20多天,但至今陶瓷產業仍有許多人熱議:如果時間能夠提前三年,淄博建陶發展的命運會被改寫嗎?

       這些人當中,且不乏許多佛山知名陶瓷企業家,以及各產區黨、政、企及產業鏈相關產、學、研等精英人士。在許多人開來,淄博建陶的經歷,堪稱「衰榮啟示錄」。

 

淄博建陶產區的衰榮

       三年前,並說起全國「第二大建陶產區」,陶瓷業的從業者會毫不猶豫、眾口一詞地想到“山東淄博”。

       這與佛山有著近乎相同的起步、發展脈絡的建陶產區,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在長達近50年的產業傳承中,歷經幾代陶瓷人,奠定了「淄博陶瓷」根深蒂固的行業地位,並長期穩坐「全國第二大產區」的交椅,與佛山南北呼應。

       高峰時期,淄博擁有近300家建陶業者、500多條生產線,生產量超過12億平方米,佔全國建陶總產能的23%。同時,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配套-坐擁全球最大的熔塊生產基地,窯爐、拋光線等除壓機以外的所有機械設備配套一應俱全,色釉料、墨水、花色開發等技術全國領先,產區創新速度甚至一度超過佛山,吸引全國大量的同行、經銷商,不遠千里來到淄博觀摩學習。

       陶瓷搭配強,則陶瓷產業興。正因擁有紮實的產業基礎,冠絕全國的產品創新速度,淄博一度被寄予厚望能夠成為北方建陶的總部基地,與佛山一道肩負起中國陶瓷復興的重任。

       但2016年9月,淄博市發表了《淄博市建陶產業精準轉調工作計畫》。方案中,石破天驚地提到,全市建陶產能要從7億平方公尺削減到2億平方公尺。而在此之前,淄博建陶已經歷產能從12億平方公尺削減至7億平方公尺的產業整治。

淄博被關停的陶瓷企業

       隨後,淄博以雷霆之勢橫掃整個建陶業產業鏈,火速完成了「精準轉調」。這次,徹底改變了淄博建陶的命運軌跡,也改變了中國建陶的產業格局。

       如今,再說全國“第二大建陶產區”,已經很少有人會想到“山東淄博”,相較之下,江西高安、福建晉江更有實力取而代之,甚至連同省的臨沂,也比淄博更具規模。

       透過近兩年的深度觀察,不少業界資深人士給出結論:淄博建陶已經“元氣大傷”,再難復原。 儘管在官方的表述中,淄博建陶的“精準轉調”,被釋義為壯士扼腕、斷臂求生,產業正在由粗放型生產向精益化管理型邁進,由低附加值生產模式逐步向中高端生產智造邁進。

       站在外行人的角度,的確如此,淄博趕走了污染,值得拍手稱快。但站在陶瓷產業的角度,陶業人士更多的認為,淄博建陶的這次斷臂之舉,不但沒能浴火重生,反而落下了一身的病根。

       雖然從表面上看,淄博淘汰了大量的落後產能,產能規模從近300家陶企、500多條生產線縮減至47家陶企、76條生產線,整個產區輕裝上陣、硬體設施煥然一新,但產能的急劇下降,造成配套企業紛紛外遷,貼牌商流失,產區賴以生存的核心優勢損耗嚴重。

       歸然書院院長、歐神諾陶瓷董事長鮑傑軍曾在“2018淄博陶瓷產業高峰論壇”上指出,通過“精準轉調”,淄博的自然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淄博建陶的產業生態系統卻被破壞,這導致淄博建陶企業庫存壓力巨大,產區內部和外部對淄博建陶未來的發展缺乏信心。

       「精準轉調」後的淄博,行銷人才、技術人才大量外流,設計公司、窯爐公司、色釉料公司因為沒生意可做,紛紛撤離和轉移,甚至承載著淄博產區重振夢想、高標準建立的日日順建陶產業園,亦在跌跌撞撞中,遠未達到發展預期。

「精準轉調」後的淄博建陶完成了產業形象的升級改造,陶企硬體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迭代

       依照淄博政府產業調整的初衷,希望透過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產區綜合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但南轅博政府產業調整的初衷,希望透過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產區綜合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但南輒北轍的是,淄博建陶在砍掉5億m2產能後,區域品牌影響力與產品創新能力不升反降,保留下來的陶瓷企業非但沒能做大做強,反而接二連三地陷入高庫存、銷售困難的困境。

       近兩年,淄博鮮有陶企推出開創性的新品,也很難再吸引業界讚譽的目光。過去,淄博建陶憑藉著強大、快速的產品創研實力,在江北地區獨樹一幟,擁有較高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力,但現在卻因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實力的枯竭,陷入與週邊產區「拼產能、拼價」的泥潭。

       雖然在短短一兩年時間,淄博完成了產業形象的升級改造,陶企硬體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迭代,一幢幢現代化、自動化工廠拔地而起,生態環保水平全國領先,並與過去破爛不堪、烏煙瘴氣的破敗廠房形成鮮明對照,但淄博在過去近五十年積攢的配套、展會、渠道、設計、研發等軟實力卻一朝崩塌,難復昔日榮輝。

       有業者一針見血的指出:沒有強大的軟實力支撐,曾經的「全國第二大產區」泯然眾人矣!

       事實上,近三年來,《陶瓷資訊》記者多次就淄博陶瓷的整治之路採訪過數位領軍型企業家、意見領袖,所執的共同觀點是:淄博的「精準轉調」很難被稱得上是一場成功的產業調整,「整治風暴」吹過,徒留下一地雞毛,讓產業唏噓不已。

完成「精準轉調」後的陶瓷企業生產條件煥然一新

 

佛山陶瓷成功的背後:

曾經差一點被「團滅」

       縱觀陶瓷產業的治理脈絡,佛山與淄博幾乎同時啟動,在同樣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同樣的治理過程,但結局截然不同。

       顯然,佛山很成功。

       「龍舟競渡,吉利湧恆流,南莊'新'火生生不息。」2018年12月,《人民日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推出報道《一個工業強鎮的破立之路》,介紹佛山南莊如何在改革開放中實現了從純農業鎮到工業強鎮再到生態新城的轉變。

       這不是《人民日報》第一次提到佛山陶瓷產業。破立之間,那個曾經飽受“高污染、高能耗”折磨的佛山陶瓷,通過“騰籠換鳥”,趕走了污染,做強了陶都,實現了建陶產業從有到優的成長,成為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大潮中的「模範生」。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2007年佛山陶瓷產業整治大幕剛拉開的時候,伴隨著摧枯拉朽式「一刀切」整治風暴,佛山陶瓷差一點就「團滅」了。

       有數據顯示,當時,佔全市工業總產值7%的陶瓷產業,稅收貢獻率僅3%,能耗卻佔20%,粉塵排放更是佔到90%。 「污染確實很重,那時候的佛山南莊大道煙囪林立,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粉塵,從外面走一圈回來,頭髮、眉毛全是白的。」回憶起過去的生產場景,老一輩佛山陶瓷人記憶猶新。

       正因如此,2006年底,彼時的佛山主要黨政領導作出了開始整治陶瓷產業的決定,並且態度堅定:「寧可每年減少幾百億的GDP,也一定要把佛山市的環境污染治理好,要還百姓一個藍天、碧水、森林、綠地的生態佛山。

       2007年7月,佛山市政府正式對外發表《關於加速推進我市陶瓷產業調整提升工作的通知》,由此拉開了佛山陶瓷產業整治的序幕,計劃在兩三年內將佛山80% ~90%的陶瓷生產企業轉移淘汰。

       政策一出,並立即在佛山陶瓷產業引起軒然大波,一群原本正常經營的陶瓷企業被列入關停、遷移的「黑名單」。佛山陶瓷產業整治過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時任佛山華夏建築陶瓷研究開發中心負責人程曉勤回憶,「如果按照當時的勁頭,佛山陶瓷企業基本上一股腦的全被砍掉了」。

       在這場鐵腕整治中,有一群政府官員、協會代表、企業家、專家學者積極為「保住佛山陶瓷」奔走。

       「當時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原因是很多人只看到陶瓷‘稅少、污染重’,很少有人認識到‘陶瓷是佛山一張最響亮的城市名片,陶瓷讓佛山揚名中外’的品牌傳播和巨大的無形資產。 」佛山市一位退休政府官員回憶。

       最終,企業、專家、媒體對佛山陶瓷產業整治方案的質疑以及保留示範性生產線建設的持續呼籲,使佛山市政府於2008年對過去強硬的產業治理政策作出微調。

       2008年4月16日,佛山市人民政府以急件的形式一次印製三個陶瓷產業整治的政策性文件:《佛山市陶瓷產業結構調整評估指導方案》、《佛山市陶瓷產業扶優扶強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陶瓷產業發展規劃(2008—2015)》,對陶瓷產業的未來發展做出全面系統性的規劃。

       此舉被視為是佛山市政府在陶瓷產業整治風暴中由鐵腕整治轉變為溫和整治的一個訊號,化解了鐵腕整治大棒帶來的諸多困惑與無奈。隨後,一批環境治理達到「十項標準」的企業「死裡逃生」。

2010年,南莊大道旁被拆除的陶瓷廠,這裡曾經是佛山陶瓷最火爆的地方之一

       2009年,經過「騰籠換鳥」後的佛山陶瓷,GDP及稅收不降反增。 「中國建陶第一鎮」南莊的GDP從2006年的62億元增加至2009年的102億元,GDP能耗比下降37%,空氣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日平均濃度分別下降66%和56%,南莊人就此告別了'每逢起風時,滿臉塵土灰'的尷尬。 ”

       佛山成功由陶瓷生產基地蛻變為陶瓷總部、會展、研發、物流和資訊基地,實現產業鏈由低階(加工、生產、製造)向高端(設計、研發、會展、行銷、裝備和文化)的躍升,而保留下來的62家陶瓷企業,全部實現清潔生產,企業實力、品牌實力越做越強,成為中國建陶發展的中流砥柱。

       透過陶瓷產業的調整提升,佛山陶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極為完整的供應服務配套體系與產品設計研發體系,同時研發、銷售、規劃、生產等各類優秀人才薈萃,連續多年入選“全國區域品牌價值評估百強榜”和“製造業區域品牌價值評價30強”,並位列榜單前五甲。

       同時,「佛山陶瓷」的金字招牌也越來越大聲。 2010年,時任佛山市委書記林元和在一次採訪中回憶,他曾陪省領導去非洲考察,當向非洲國家領導人介紹自己是佛山官員的時候,這位非洲國家領導人眼前一亮,“佛山我知道,你們的陶瓷做得很好。

       時至今日,「佛山陶瓷」更是名揚四海、人才輩出,一群優秀的企業與品牌,高擎產業強國大旗,正加速進軍國際高端市場。

產業調整過後,佛山成功由陶瓷生產基地蛻變為陶瓷總部、會展、研發、物流和資訊基地, 「佛山陶瓷」的招牌越擦越亮

 

佛山、淄博產業調整的

經驗與啟示< /span>

       陶瓷業在懷念淄博建陶昔日榮輝之餘,反覆拿佛山與其對比,並認為淄博的產業調整偏離預期,最大原因在於「政企缺乏有效溝通,協會沒有發揮作用」。多位業內知名人士告訴《陶瓷資訊》記者,在淄博政府整治陶瓷之時,許多本應挺身而出的單位或個人保持了沉默,同時行業力量分散,缺乏協調能力……

       而佛山在產業調整期間,各種政企交流的小型座談會不斷,協會、企業、專家學者、媒體積極建言獻策,使佛山的產業調整由最初的簡單粗暴,逐步趨向理性和科學。

       2016年,《淄博市建陶業精準轉調工作方案》甫一發布,就在千里之外的佛山炸開了鍋,許多媒體人、行業公知撰文評論,「方案」中的許多細則明顯脫離實際,根本就難以完成和實現。

       如,以「精準轉調方案」明確,淄博市將保留2億建陶產能,到2020年,力爭培育10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億元的龍頭企業,20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骨幹企業。這意味著,五年後30家被扶持的陶瓷企業總產值要達到400億元,保留2億平方米產能,相當於淄博產的瓷磚每平方米出廠價至少要達到200元,相比每平方米30~40元的全國陶瓷平均出廠價,這顯然不切實際。

       隨後推出的《淄博建陶產業創新示範園企業入園方案》也被吐槽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回顧淄博建陶產業治理的全部過程,正因為沒有處理好政企關係,使得一個個「脫離實際」的方案陸續出台,最終將淄博建陶引入錯誤的發展軌道,與產業調整的初衷漸行漸遠。

       除此之外,在「去產能」與「環保治理」過程中,淄博是最能「折騰」的一個產區,從2008年開始,淄博建陶經歷了長達近十年的產業調整。這十年裡,淄博針對建陶產業頻繁的出台政策,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使企業在對未來的規劃上裹足不前,投資信心受挫,企業家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邁過政策設置的生死門檻。而同樣是“去產能”,佛山只花了三年時間,使建陶產業很快就走出轉型陣痛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2017年3月,完成升級改造要求的淄博陶瓷企業陸續進入生產狀態,但曾經的輝煌卻一去不復返

       和淄博不同是,佛山政府對於陶瓷產業的整治提升,不僅僅是一味地“限產”,更注重的是“引導”。廣東省政府安排了500億資金,用於支持佛山陶瓷產業的升級改造,而淄博市區兩級財政籌集的專項資金只有2億元,對建陶企業在關停搬遷等方面進行支持。

       不過,有淄博陶企坦陳,企業因為政策不明朗帶來的重複投資,浪費的資金遠不止這個數目。

       淄博一位行業人士曾感慨,在應對政府的產業政策,重複投資方面,企業砸的錢怎麼說也有幾億,這些錢足夠收購一兩個意大利不錯的品牌,控股幾家高階設備製造商,或引進一批頂尖設計公司來到淄博,但最後這些錢,只買來一批「坑爹」的設備,鋪了瀝青,粉刷了牆面,對企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實質提升。

 

政策環境迭代期來臨

政治企應多一份交流< /span>

       歸然書院院長、歐神諾陶瓷董事長鮑傑軍曾撰文表示,從近幾年全國自上而下密集出台的各種環保以及相關產業政策來看,建陶行業已步入政策環境迭代期,政策環境已成為建陶產業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許多產區受到政策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在這輪轟轟烈烈、前赴後繼的產業整治運動中,福建晉江、山東淄博、四川夾江、山東臨沂、廣東肇慶等傳統建陶產區先後掀起「產業整治風暴」,一大批落後產能被大刀闊斧的淘汰。有的產區透過產業整治氣像一新、生機勃勃,也有的產區迅速走向了沒落與衰亡。

       江西高安,為近十餘年來國內成功的新興產區典範。

       險象環生的是,在2013年前後,由於當時高安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陶瓷等傳統產業之間產生了分歧,加之人民網當時以圖文形式大篇幅曝光高安多家陶瓷企業廢水亂排、固體廢渣無序堆放,引起網民及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輿論一片嘩然,「砍掉陶瓷產業」的呼聲隨之高漲,高安陶瓷面臨「生死存亡」。但時任高安市長(現任高安市委書記)袁和庚頂住了各方壓力,力保陶瓷產業,並積極引導高安產區實踐綠色環保和科學發展,成就了高安如今成為國內縣市級產區中,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活力與潛力的成就與輝煌。

江西高安產區後來居上,被稱為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陶瓷產區

       同樣的產業調整,不一樣的結局,其中的成敗經驗、教訓令人深思。

       的確,而過去數十年的粗放發展過程中,不少建陶產區污水肆掠、黑煙滾滾,空氣中散發著濃濃​​的硫磺味,嚴重影響週邊居民的日常起居…因為陶瓷污染嚴重,十年前淄博市淄川區楊寨鎮村民形容自己的家園,「走路瞇著眼,吃飯護著碗,推磨打著傘」。

       近年來,「環保風暴」猛烈地刮向全國各大建陶產區,環保觀念愈來愈深入人心,但許多建陶企業心存僥倖、安於現狀,生產方式、環保水準一成不變。因為“稅收低、污染重、能耗高、形像差”,成為環保風口下,地方主政官員率先“整治”的對象。

       2016年的淄博,存在著這樣一家支離破碎、破爛不堪的村辦企業:生產簡陋、低劣的耐磨磚,產品用草繩捆綁,露天堆疊,透過將生產成本控製到極致的方式, 「奇蹟般」地存活了三十年,無論產業更迭、市場洗牌,兀自巋然不動。但在2016年的「精準轉調」中,它被淄博政府「有形的手」給淘汰了。

       類似這樣的工廠,全國還有很多,它們犧牲環境,生產一堆低劣、廉價的產品,承擔極少的社會責任,坑了國家、坑了消費者。

       甚至不少陶企面對環保改造陽奉陰違,理由是企業實力有限、無力拿出足夠的資金治理污染,但在「壓機就是印鈔機」的暴利時代,他們賺的盆滿缽滿,出手闊綽地在國內外廣置房產,在高端酒店、夜場一擲千金,在環保改造、社會責任等方面卻一毛不拔。

       欠了十幾年的環保帳,遲早是要還的!在「供給面改革」背景下,大力淘汰這樣的企業,於產區、於產業而言非常有必要。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許多產區的「去產能」過程中,由於政府部分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對陶瓷產業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再加上政企之間溝通交流不足,導致手段粗暴、形式教條,缺乏變通,在「一刀切」砍掉一批落後產能的同時,也砍掉了一批優秀企業,斷送了一個產區的未來與希望。

       同時,而數十年的環保積弊,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地方政府,甚至許多的陶瓷從業人員都在潛意識中給陶瓷扣上了「高污染」的帽子。但實際上「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產業」,義大利、西班牙,以及廣東等優秀產區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只要環保治理到位,陶瓷聚集區同樣能夠實現「青山綠水、藍天白雲」。

       2019年9月12日,工業與資訊化部公佈第四批綠色製造名單,建陶業有7家企業在榜,截至目前建陶業「綠色工廠」已達18家。這再一次證明,陶瓷產業也能夠實現綠色智造。

       縱觀幾十年來的產業發展經驗不難發現,培育一個產業不僅需要「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和決心,還需要耗費幾代人的心血,但摧毀一個產業,只在朝夕。在業界看來,在產業整治與「去產能」的過程中,主政官員應該摘掉有色眼鏡,與建陶企業多一份交流,多一點思考,多一分理性。同時,企業亦應積極實踐綠色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政企合力,共同推動中國建陶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標籤:

快速連結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Room 406, No. 388 Qishan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聯絡我們
  • 電話:86-15396283716
  • 電子郵件:1617844001@qq.com

版權所有 © 2011 陶瓷幫浦廠,陶瓷幫浦製造商,陶瓷幫浦公司,陶瓷幫浦生產商,陶瓷幫浦價格,陶瓷幫浦電話,陶瓷幫浦OEM middia 保留所有權利。XML map

頂部